陕西


活力在课堂绽放:教师报专题报道宝鸡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位于关中西部的宝鸡市近年来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在全市大力推进“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项目,改“师中心”为“生中心”,改“教中心”为“学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天,让我们走进“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的宝鸡市,感受那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真正有利于学生发展?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又该如何攻破一系列的难点?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长久以来都在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宝鸡市在教学改革方面作过许多探索,从“目标教学”到小学“快乐教育”再到初中“创新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改工作如何深化仍然面临许多困惑:一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如何实现从外延扩展到内涵发展的转变;二是素质教育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得到落实;三是课堂教学如何适应新教学改革的要求。
 当前,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但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在实践层面得到全面落实,课堂教学还依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阶段,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倒逼之势。如何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有所作为,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宝鸡市教育局决定把“高效课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
 2009年下半年,“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课改项目,在岐山、凤翔、麟游3县5校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在该市全面启动。经过四年的努力,宝鸡市县两级教改实验项目校达到573所,涵盖基础教育各个学段,一半的县区更是实现了整体推进。宝鸡市还计划3-5年内在全市80%以上的义务段学校和30%的高中实现新模式授课,同时努力培植具有宝鸡特色的高效课堂管理模式,推动教育内涵发展。新课改不仅催生了“以生为本”的新课堂,提高了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搅动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

从“改课”到“课改”,从“课堂”到“学堂”

 深秋时分,寒意阵阵,可走进凤翔县横水一中的课堂,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学习场面,教室里没有讲台,墙壁四周挂了好几块黑板,课桌椅的摆放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室,而是6张一组拼成了6个学习平台,全班36名同学被分成6个小组,或围坐在学习平台前热烈讨论,或拿着粉笔在黑板前奋笔疾书,老师则在小组间巡视,时不时参与其中进行指导。横水一中校长王建强告诉记者,正是得益于“以生为本、先学后导、全面发展”这一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课堂才能呈现出这样崭新的面貌。

作为一所80%的学生是留守少年,20%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农村学校,横水一中实施高效课堂四年来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并不过分。课改前,横水一中的教学质量处于全县中下游水平,普通高中升学率仅为23.9%,生源流失严重。学校痛定思痛,决定全力推进课改,仅仅三年的时间,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就从2009年的23.9%上升到2012年的58.3%。一举摘掉了“农村薄弱初中”的帽子,跻身全县教育质量先进校行列。不仅先后承办了宝鸡市、凤翔县高效课堂观摩研讨会,而且开办了宝鸡市高效课堂校长体验式培训班,还吸引了辽宁、江西、甘肃及省内外百余所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校观课交流。
 “高效课堂不是简单地把桌子围起来,而是要从根本上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前学生厌学,考试的时候都有人睡觉,现在课堂讨论热烈,谁还好意思睡觉。”王建强说,“其实各地的课堂教学改革,共同特点都是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只有抓住了‘生本’这个精髓和本质,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才能够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同样尝到课改甜头的还有扶风县第二高级中学,校长魏新怀告诉记者,学校在生源上并不占优势,大多都是第一中学没有录取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普遍不强,上课睡觉的情况经常发生。高效课堂实施一年多,学生的变化非常大。“有家长告诉我,以前孩子回家不是上网就是看电视,现在会主动去找学习的参考书去看,即使是上网,也是在查学习资料。”魏新怀说,“教育局有位领导的子女就在我们学校,有次聊起来,他也很感慨,现在孩子知道学,并且知道怎么学了,想不到高效课堂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
2012年没有实施高效课堂时,扶风二中当年中考成绩450分以上的270人中,二本上线106人,占39.3%,2013年高效课堂实施一年后,当年中考成绩450分以上的180人中,二本上线95人,占52.8%,提高了13.5%,提升效果明显。“以前校长往往忙于应付一些日常性事务,实施高效课堂后,我现在轻松多了,更有精力去解决一些制约学校发展、制约课改的现实问题,去组织一些事情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比如说组织学生社团,比如说思考如何发展学校特色。”魏新怀满怀希望地说。

让教师教得幸福,让学生学得快乐

 翻开宝鸡市高新一小四年级一班《桥之思》一课的学生学习活动单,你会发现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在课文思路图这一题,教师给学生留出了大段的空白,学生们则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预习和理解,或文字、或图画表达。陈卓同学在蓝天、白云、小桥、帆船的画面中写道:桥有很多种,有一种桥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起来的无形的桥。张峻垚同学则画了三座不同形状的桥,并配上了文字说明: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桥,桥越多,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高效课堂是实践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学生不是考试机器,我们要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彰显出来。”宝鸡市高新一小校长郭冬梅告诉记者。

现在,宝鸡市县两级573所教改实验项目校每位学生在每节课前都会拿到一张学生学习活动单,学习活动单是推动高效课堂快速发展的新生事物,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同时是促进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导航仪”。通过学习活动单的导、学、练,学生们在深入预习之后,带着困惑和问题有的放矢地来到课堂,自然能提出真正的问题。而学习活动单的生成也是需要学生参与其中设计的,比如各学习小组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自行设计分层次的要求;比如在预习模块,把预习自学中产生的问题或质疑写在导学案的留白处等,这样学生也成了设计的主体,而对于教师来讲,在课堂上要及时了解学情,及时记录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教学反思,这样教师又成了学习活动单的使用对象。
扶风二中高三(3)班的李凯文就因为学习活动单而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在高一生物课时,以前老师强调课前预习,我只是象征性地随便翻翻书,不会仔细去看,上课注意力还不集中,经常睡觉,有了学习活动单就完全不一样了,上面的问题都很有趣,而在预习的过程中,让我觉得自己对学习生物很有天赋,学习成绩也上来了。” 李凯文说,“我中考时成绩一般,但现在和在非高效课堂学校上学的其他初中同学相比,我的成绩比他们进步更快,而我也更加有信心面对高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高效课堂给宝鸡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赵伟平的最大的感受是:解放了老师,成就了孩子。“以前的课堂忽略了学生,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符时,总是想着千方百计把学生拉回来,累得筋疲力尽,嗓子都喊哑了,结果表面上看着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却没有收到效果。”赵伟平告诉记者,“现在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思维不断碰撞、升华,展示孩子才华的平台,老师要甘心退到‘二线’。”
宝鸡市教研室主任李栋良这几年一直在承担“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他认为,宝鸡高效课堂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使得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享受相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同时,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更科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把学生激活是很‘可怕’的。”李栋良说。
横水一中数学教师付爱云对此深有体会,“在课改初期我就开始尝试由学生主持课堂,不过之前一直是在优生之间抽签选择,偏偏有一天因为别的事情忘了抽签,我就在全班面前问谁愿意来主持,有一个同学主动举手,我一下子傻眼了,因为举手的是一名学困生,而且那是一堂函数复习课,难点知识点非常多。结果没想到,一堂课下来,22个知识点他全部完成,并且还会根据不同难度的问题找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剩下的两个最难的问题,他还有礼貌地请我解答,这跟他平时的表现完全不同,真让我刮目相看!”
高效课堂也重新点燃了教师们的职业热情,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深造,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如饥似渴的需求。横水一中语文教师付文娟告诉记者,一次在课堂上教学一首诗歌时,因为内容涉及一个地理问题,一个学生当堂提出,结果一下问住了她,“我只好先表扬了他善于发现问题,然后跟他说下课后咱们一起去请教地理老师。”付文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自己不能懈怠。”
 “以前教师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试题,现在要学会研究学生。”扶风二中魏校长告诉记者,“我们学校现在全部教师都参与到了高效课堂中来,有些教师开始不适应,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她们传统的一套已经上得很顺手了,在个人习惯上难以接受,一开始效果也并不理想,但是坚持下来,现在有些老教师比年轻教师都教得好。”
“高效课堂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学生、老师都通过高效课堂找到了生命的方向,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应该就在这里。”高新一小校长郭冬梅动情地说。

课改,“我们仍然在路上”

 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常说: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他认为,在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发展的今天,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而推进课改,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责任问题,另一个是方向问题,也就是“由谁改”、“怎么改”。传统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大家都认为要改,但等待观望、坐而论道的多,积极探索、付诸实践的少。有的校长、教师包括许多家长担心课改影响学生考试成绩,认为在现行高考制度下推行课改不合时宜,不动、被动、盲动、佯动的情况都不同程度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苏永兴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万名教育干部东部行”活动,组织县区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学校校长赴北京、江苏、山东等教育发达地区和山西、内蒙古、成都等课改先进地区学习考察,连续举办九期《宝鸡教育大讲堂》,邀请朱永新、蒋国华、黄全愈、魏书生等教育专家来宝讲学,组织学习讨论,扫除思想障碍,引导大家担当历史使命,做课改的先行者、探路者。市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逢会必讲、逢检必查,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文化氛围。宝鸡市教育局还连续不断地组织家长和教师到课改先进校听课评课,消除大家的疑虑。
让习惯了“师中心”、“教中心”的教师适应“生中心”、“学中心”的新课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标选定之后,宝鸡市教育局把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作为大事来抓,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级教师培训和教研部门的作用,先后对课改实验校长、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骨干教师进行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并由市教研室牵头,组建了一支由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组成的培训团队,对所有实验校进行“三个一” (一场专题报告会、一节示范课、一场互动研讨)培训,学校有问题、有需求,随时上门培训服务。与此同时,各县区也都开展了高效课堂的通识培训和针对性较强的专题培训。三年来,宝鸡市共完成各类培训26000人次,60%以上的教师参加了培训,从“愿课改”走向了“会课改”。
为鼓励开展教改实验,宝鸡市还对课改实验实行项目管理,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培训、项目推广、教育科研和以奖代补。2010年列支40万元,2011年列支567万元,2012年列支10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教研部门和实验学校的积极性。
“我始终认为,关注课改,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就是关注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苏永兴说,“选对的事情去做,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把选对的事情做好、做成,我们还将经受更大的考验。面对课改,既要有抬起头前行的胆略,更要有俯下身倾听的胸怀,静下心探索的脚步。在课改方面,我们仍然在路上,我们愿意与全国各地的同道者一起,锁定目标,互相学习,执著前行,努力开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天地。”

推进高效课堂改革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访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
 
《教师报》2013年11月6日(记者 吕志军 范希望)
2009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积极实施“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教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课改带给宝鸡教育哪些变化,取得成绩之后如何进一步发展,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宝鸡市在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之前的教育状况,当时宝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苏永兴: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自古文渊厚积,历来重教崇文。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内部管理不断加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普遍满意。但在推进高效课堂改革前,我们通过深入调研,深切地认识到,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全市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县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够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非常突出;二是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尚存,素质教育没有找到有效抓手,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尚未得到全面落实;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教育发展活力不足,教育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的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在升学率的激励和鼓舞下,许多人漠视天性、忽视个性、甚至放弃理性,已经慢慢让教育失去本真。这绝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也绝非教育方针要求的。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咬定青山”的信心、“打破坚冰”的魄力,找良策、推改革、促发展。
记者:中央教科所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别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对您产生那么大的冲击力?
苏永兴:我认为,韩立福教授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区别就在于教育思想的不同,因为任何模式都是其教育思想的体现。“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核心是“学”,强调学后教,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结果。传统教学模式核心是“教”,注重教后学,课堂是教师表演的场所,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习主要是通过传授的方式获得。
刚接触到韩立福教授“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确对我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因为再美丽的云朵如果不落地也不会成为甘霖;再先进的理念如果不落地也不会生根。新课改倡导的“三维一体”教学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提法绝大多数教师都认可,但为什么我们的课堂仍然“山河依旧”呢?关键是没有一个让老师可学可用的“抓手”。韩教授倡导的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新课改要求,又有很强的操作性。所以,2009年,我们就在全市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对该模式进行了推广。
记者:高效课堂的实质是什么?其基本操作范式如何?
苏永兴:从字面理解,高效课堂可以理解为三个指向:“高效率”,即单位时间学习成果的最大化;“高效果”,即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吻合度高,“高效益”,即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育人,它是一种从学生出发的教育。高效课堂同样可以解读为生命课堂、生活课堂、生态课堂。本质上,它是生命的课堂,是生命的对话、生命的成长;内容上,它是生活的课堂,是三种文本,即纸质文本、生活文本、生命文本的对话和交流;从课堂学习环境上,它是生态的课堂,师亦生、生亦师,老师在“学”中教,学生在“教”中学,每个人都既是教育资源的享受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其核心教育思想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它的目标和追求是: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一方面,教学模式来源于实践;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表现方式。说到这方面,我想借用一句名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2009年,我们推广了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2011年,我们又提倡杜郎口的“336”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然在操作流程上有差异,但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我们要求各校在实验初期要“临帖不走样”、熟练后要“看帖求变化”、最终要达到“脱帖创特色”。从全市范围讲,因为学段、学科、规模等差异,总结一种通用的模式不可取。所以,我们坚持“理念导引、以校为主、注重实效、简单实用”的原则,要求各校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创造出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真正从学校内部产生的种子,才具有旺盛的生长力。目前,全市各县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形成了一些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如凤翔县横水一中的“135”生本教育模式及高效课堂“三四五”行动策略;麟游县西街小学探索出了“三段九环生本导学”高效课堂新模式。各学科也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学科教学模式。
记者:在高效课堂改革中,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要作好哪些准备?
苏永兴:高效课堂改革是一项正在探索前行的事业,需要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对教育行政领导来讲,一要做到思想引领。常言说,对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然后才是行政管理。在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中,作为教育行政领导,首先要眼界开阔,胸怀大局,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视角审视教育,自觉更新理念,提升认识高度,以教育人的责任和良知来推进教育改革。二要做好顶层设计。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巨大的工程。作为领导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集思广益,精心谋划,设计好改革的“路线图”,当好改革的“指南针”。三要身体力行。心动不如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任何改革,只要领导亲身参与并大力支持,才能取得实质上的效果。
对教师来说,要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真正做到“生进师退”。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二要提高专业素养。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少讲,甚至不讲,并不意味对教师专业素养的降低,而是相反,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在“生成性”的课堂中,要求教师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知识储备;在“主动性”课堂中,教师必须具有科学的学案设计能力、巧妙的引导能力、精确的评价能力;在“快乐性”课堂中,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和学习者。三要加强校本研究。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善于思考,乐于反思,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人,才能真正体验教学的快乐,收获改革的甘甜。
记者:宝鸡市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主要阻力有哪些?
苏永兴:任何改革都不会一帆风顺,必须面对层层阻力。回顾宝鸡的高效课堂改革,我觉得主要阻力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偏差。在改革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人没有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总是有害怕影响成绩而等待观望、简单应付、作秀造假畏难不前。二是传统习惯难以改变。从教师方面看,传统教学行为的惯性作用,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走回了“老路”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质疑探究能力难以在较短时间形成和提升。三是教育评价制度制约。特别是学生家长,主要还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导致家校不能合力推进。
记者:课改绕不开高考指挥棒。宝鸡的课改尤其是高中课改是如何面对高考指挥棒的?
苏永兴:对于现在的教学改革,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戴着镣铐跳舞”。我觉得,在镣铐能不能打开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关键是把自己的“舞”跳好,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也始终认为,高效课堂改革和高考不是水火不容的,教改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对于高中课改,我们总体的思路是三句话:顺势而动、主动作为、稳步推进。顺势而动,就是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也要顺应而为,不能等待观望。况且,在高中阶段已经进入课改的背景下,更应该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就是要认真研究高考工作的新变化,主动从课堂教学入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落实课改精神,实现课堂转型。稳步推进,就是认真考虑高中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方式等特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做好高中高效课堂推进工作。从目前宝鸡全市情况看,有四分之一的高中学校参与改革。从近两年高考成绩看,仍然保持了万人升学率保持前茅的好成绩。
记者:目前,宝鸡市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或显著成效表现在哪些方面?
苏永兴:宝鸡区域推进教改三年多来,素质教育找到了有效载体,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教改实验赢得了广泛认同,区域教改工作生机蓬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改星火成为燎原之势。三年时间,从行政推动、示范带动到自觉跟进,宝鸡教改实验已由最初的5所试点学校扩展到全市13个县区573所学校,覆盖基础教育各个学段,初步形成区域推进“高效课堂”的喜人局面。2012年,在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宝鸡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区域教改样本”。
(2)内涵发展促进教育创新。教改的推进,让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以学定教,生进师退,把讲台还给学生,变讲堂为学堂……新课程倡导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真正落实,一批优秀教改实验教师脱颖而出,学习型教师群体正在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促进了教学相长,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高效课堂”改革为突破口、以精细化管理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归宿的内涵发展模式。
(3)质量提升彰显教改魅力。“实验校+实验区”的教改推进,催生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生命活力的场所,活动成为学生追逐梦想的舞台,学校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家园,学生普遍自信进取,个性张扬,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育生动”成为“高效课堂”改革的生动写照。三年来,宝鸡市高考万人升学率始终居于全省前茅。
(4)社会赞誉成为舆论主调。“高效课堂”逐渐显露出来的巨大优势,扫除了校园内外对教改的疑虑;学生逐渐显露出来的令人惊讶的发展潜能,赢得了家长对教改的赞许;学校逐渐显露出来的后来居上的发展势头,收获了社会各界支持改革、赞许创新的合力。在全市行风评议中,宝鸡教育的满意度在60多个行业和单位中名列第二,市委、市政府对“高效课堂”教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一项目的推广,体现了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记者:为了使高效课堂能够深入持久地推进,在即将推出的《宝鸡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评价体系》中,包含了哪些评价要素?哪些评价要素占比更大?
苏永兴:要深入持久地推进教改,就必须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即将出台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小学评价体系》,跳出了单纯的以分数论英雄的固有思维模式,倡导以学生的生命活力、学习能力、发展潜力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积极探索和尝试具有教改特色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主要对基础教育中小学校在硬件建设、部室建设、经费投入、设施配备,班子建设、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本研修工作部署,导学设计、课堂教学检查、评估,学校德育部署、检查等方面提供规范性文件要求。评估细则中涵盖了课堂教学、德育工作、校本研修等各方面的工作,特别突出了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内容及要求,把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品德教育有机结合了起来,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整体拓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指明了方向。构建多元评价指标,把传统的、仅仅针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一维评价,转化为落实生本理念、关注学生健康成才、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关注学校持续发展的多维评价。在课堂教学方面,从传统的只评价教师的教,发展到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从传统的只评价课堂教学的结果,发展到更注重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
记者:您如何看待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与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系?
苏永兴:我觉得,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是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核心和突破口。内涵式发展的主战场在学校,核心在课堂教学。教育改革只有深入到最基本、最核心的教育教学活动领域,激活学校内部活力,推进课堂教学、班级建设、学校管理等多层面、多领域的改革,才是教育的发展之本,活力之源。课堂不是课改的全部,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的解放是教育的最大解放。所以,课堂高效则教育高效,课堂发展则教育发展。那些不敢触动课堂的改革,只能在教育的外围徘徊、打转,只能是隔靴搔痒。
记者:如何正确理解高效课堂改革是一场教学模式的革命?它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还是对优秀教育传统的回归?
苏永兴:我觉得,说高效课堂改革是一场教学模式的革命,不如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高效课堂指向的教育思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思想体现,这样的课堂是心灵对话的课堂、个性张扬的课堂。传统教学指向的教育思想,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将分数作为评判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标准,这样的课堂是单向传递的课堂,个性禁锢的课堂。但我认为,不能完全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应该在继承中出新,取舍中求变。其实,高效课堂来源于对传统课堂弊病的批判与矫正。传统课堂可以教会学生知识,但过于强调教师的“教”势必弱化学生的“学”,所以传统课堂大多数学生只是“被教会”而非主动学会。高效课堂要达到两个要求:一是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优秀人格品质的塑造。二是满足升学的需要。满足升学是高效课堂的应有之义,但高效课堂并不是完全为了迎合应试,而是借助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让升学成为高效课堂的副产品。高效课堂继承了传统教学中“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等思想,是对优秀教育传统的提升和发展。如果要说是回归,我认为这里的回归,根本是指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出发。很显然,教育回归原点,不是教育倒退或者重复,而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回过头去审视一番,反思这些教育实践,有没有偏离教育的基本规律,有没有违反教育的方针、政策,有没有体现教育的价值。只有做到了发展人,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前进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分享到:
政策新闻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平安校园
自救自护
专家顾问
安全预案
资料下载
身心健康
资讯
快乐成长
青少年保健
身心专题
健康大讲堂
校园文化
校园资讯
创意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库
校园专题活动
课外延伸
校园饮食
饮食标准
营养食谱
食品鉴别
安全示范
饮食公开课
德育
德育课堂
德育故事
礼仪学堂
公益短片
国学
国学启蒙
国学课堂
国学讲坛
国学人物
国学书院
科技
科技前沿
科学漫谈
科学探秘
知识海洋
科普活动
名师讲堂
名家课堂
第二课堂
升学讲座
特级教师
世界名校公开课

音乐
走进音乐
音乐资讯
音乐学堂
音乐专题
音乐人生
美术
美术常识
美术教程
美育书籍
世界名画欣赏
武术
资讯
武德
武诀
武学知识集锦
资源中心
家长学堂
学龄前
小学
中学
家有考生
家庭教育

中国校园健康网络管理办公室

Copyright © 2014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 07010518号

地址: 西城区西外大街135号北展剧场东二层 邮编 :100044

总 机 Tel:(8610)-6833 5833 邮 箱:office@chinaschool.org.cn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